“匠心”致远 培养造就更多“顶梁柱”
在与钢铁(🎣)(tiě )“对话”的20多年中,郑志明练就了精湛的技艺,将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可以控制在0.002毫米(mǐ )以内。他(tā )从钳工学徒成长为大国工匠的这些年,也正是中国发展成为制造大国、加快迈向制造强国的关(guān )键时期。
“经(📻)过一夜忙碌,小南美得救了,牧民们奔走相告,了不得,起死回生(shēng ),没见过(guò )。”其军才让说,“至少(🔝),在玛曲草原上,之前是没有人敢做这样复杂的外科手术的(de )。”
2025中法合作初、中级泵道教练员培训班启动仪式。铁西区委宣传部供图
1969年,来自上(shàng )海的医学(xué )高材生王万青,抵达当时条件最为艰苦的玛曲(🏽)县阿万仓中心卫生院,他成为这里历史(shǐ )上第一个(gè )科班的西医。
在我们党团结带领(💭)人民进行革命、建设、改革各个历史时期,劳动(dòng )模范始终(zhōng )是我国工人阶级中的闪光群体。从“铁人”王进喜、“两弹元勋”邓稼先,到“蓝领(lǐng )专家”孔(kǒng )祥瑞、“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”吴大观,再到“大国工匠”艾爱国、(🤦)“治沙英雄”石(shí )光银……一代又一代劳动者、一位又一位劳动模范,用他们对事业的尊重(🔺)与热爱、坚守与奉献(xiàn ),助力国(guó )家复兴与时代进步。
在甘肃,我国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示范项目——中国绿发(fā )金塔多能(néng )互补电站建设加速推进。其中,光热电站的核心工序熔盐液化工作,“五一”期间接近(🧜)尾声。电站投产后,每年可发电14.5亿千瓦时。
Copyright © 2009-2025